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语言向来以通俗而深刻著称,“猫论”就是典型。关于“猫论”,一般流传的版本是“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并且世人多有实用主义的误解。
其实,“猫论”并非邓小平本人首次提出,原话也不是白猫黑猫。邓小平最初谈到“猫论”是引用刘伯承的话。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谈到了农业生产管理政策的调整问题,他引用刘伯承经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由此可见,邓小平完全是在唯物史观特别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视野中来思考问题的,而并非什么实用主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的生产关系模式实行计划经济,这种经济制度模式对于处于被封锁状态的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与积极作用,但毕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当时,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全盘掌控与计划体制使得社会本身缺乏经济的自主权力与创造财富的机会,而社会本身的贫瘠最终严重制约了国家向社会的汲取能力,从而导致这种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而经济自主权的缺乏与社会本身的贫瘠也使得人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种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践领域的改革首先要求思想领域的解放,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理想社会的论述机械地搬用到现实中,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与人民的普遍意愿来选择、变化生产关系模式。上引黄猫黑猫的论述实际上表明邓小平并没有教条化地对待生产关系,而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来思考问题。如果教条化地照抄照搬,生产力无法得到持续发展乃至受到破坏,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够体现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显示它的优越性,它的优越性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然还要社会主义干什么”,“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一定要使人民得到实惠,……从切实经验中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值得爱。”在邓小平的思维中,社会主义不是存在于书本中,不是存在于想象中,不是存在于僵化的制度结构中,而是存在于生产力的实际发展中,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家的不断强盛中。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效一定是可观可感可触的,人民一定是要感到满意的。社会主义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国,而是逐步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现实发展的现实的运动。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然传统制度模式问题严重,那就肯定不能再从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了,那么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呢?邓小平通过持续的探索与思考,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几个方面,所强调的都是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现实功能与实际效果。换言之,要从现实功能与实际效果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如其不然就是空讲。要按照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功能与效果来选择与改革生产关系模式,改革政治上层建筑,推动制度的立、改、废。归根结底,制度结构服务于要实现的功能。这样一种现实功能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对传统经济制度论本质观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最近在阅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时,笔者发现当年习近平同志也具有这种功能论思维。书中讲到,198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一个广招人才的《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人才九条”。“人才九条”,文字不长,不过千字,内容却事关各方。利润提成涉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动涉及人事体制,细粮供应涉及粮食政策,农转非又涉及户籍管理。特别规定要求: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凡有技术专长的一律接收,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可以说,“人才九条”都涉及对既有制度、政策突破的问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争议很大。书中讲到:“习书记主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胆冲破旧有体制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运用务实政策导向,吸引大批人才、项目在正定落地”,“习书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心静如水,坦然面对。因为习书记不拘一格博揽群才的目的是富民强县,他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能不能促进经济发展,是不是对人民有利”。实际上,“人才九条”的制定,正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功能论思维。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局限在僵化制度层面,畏首畏尾,不敢打破,而是深入到现实功能层面。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本质的功能论思维,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而“猫论”就是这种功能论本质观的形象说法而已。邓小平这种“猫论”思维符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观点呢?是完全符合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之所以强调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是因为在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模式下,生产力得不到解放与发展,民众得不到解放与发展,社会无法进步与和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是为了制度而制度,他们之所以要建立理想社会就是因为理想社会具有他们所期待的功能,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邓小平“猫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深刻地影响了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还是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内涵的中国梦,所要追求与实现的都是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功能,应该实现的价值。这种建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猫论”思维、这种实践性的功能论本质观已经推动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具有长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必须正确理解并将之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实践。
来源:《学习时报》2019年10月04日 第A11版,原标题《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猫论”》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